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,积极响应“万名大学生进千站”社会实践号召,近日,我校政法学院“新”兴向农社会实践队走进渝水区石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通过文化浸润、调研献策、温情互动等形式,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。

在石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实践队精心编排的“乡村文明小剧场”赢得村民热烈欢迎。小品《扶不扶》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社会道德议题,引发村民对善行义举的共鸣;《田坎上的和解》《纠纷调解》则取材真实的乡村生活,生动展现邻里矛盾化解的智慧,传递“以和为贵”的传统美德。演员们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接地气的方言表演,让文明理念在欢笑声中入脑入心。这些小品贴近生活,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现场村民们的阵阵掌声和欢笑,在娱乐中传递了正能量和文明理念。 
实践队聚焦“乡风文明建设”主题,深入石山村开展专项调研。队员们走家串户、深入田间,发放问卷百余份,围绕彩礼习俗、移风易俗、文化需求等设计20余项问题。“您家孩子结婚时彩礼多少?”“村里办红白事有没有铺张浪费?”面对队员提问,村民们敞开心扉:“希望婚丧嫁娶能简办”“多组织些健康活动”。调研组还特别关注留守老人精神文化需求,记录下“期盼更多戏曲表演”“需要手机使用教学”等具体诉求,为后续精准施策积累数据支撑。
活动接近尾声时,实践队还为村民们准备了实用的小礼品。这些礼品虽不昂贵,但饱含着实践队对村民们的关怀与祝福。发放礼品时,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对实践队的到来和付出表示衷心感谢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“新”兴向农社会实践队通过文化表演、问卷调查和小礼品发放等形式,不仅为石山村的村民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,更深入了解了乡村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。实践队表示,后续将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,结合石山村的实际特点,为推动当地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(供稿:政法学院 夏明森、方聪)